有人常說:“最怕孤獨”。其實,孤獨對某些人說來,並非是空虛、寂寞的代名詞,
而可能正是一種高層次的境界,甚至還能給人帶來意外的收穫。

  愛因斯坦曾說,他覺得最快樂的時候,是“孤獨的愉悅”,因為孤獨並不意味寂寞,
反而會愉快地把人帶入一種知識的境界。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也說,要有“獨與天地精神
往來”的氣魄。因為孤獨能使人洗淨心靈的塵垢,排除外界的紛擾,真正體驗生活的哲理
和創造的歡樂。

  比如,當我們形體上感受孤單時,雖然無助,但卻可以鍛煉我們獨立生活的能力,讓
自己學會去冷靜地思考;當無人打擾和干涉時,我們盡可以去除偽裝,一個人或坐或臥、
不睡不醒地享受生命,就像和尚打坐,又像道士修煉,慢慢咀嚼人生的滋味,仔細品味生
活的原汁。孤獨常能還“人之初”的真我,在心靈空間裏萌生一片片藍藍的天,掠過朵朵悠
悠漂浮的白雲,獨享“雲破日來弄影”的景致。孤獨還能使人努力去追求和做到心境高遠
,不獻媚於峨冠博帶的虎威,不屈於雪雨霜風的蹂躪,使心靈得到昇華,意志愈加彌堅。

  孤獨是一種創造。孤獨使人斂神內聚、更容易思考和使思維更專注。孤獨會使人容易
發現許多普通人不易發現的東西。許多偉人就是在孤獨中創造出了奇跡,或給後世留下了
永垂史冊的輝煌。魯迅因孤獨而寫出了《狂人日記》;貝多芬因孤獨而創作出《生命交響
曲》;愛因斯坦孤獨的結果是相對論;陳景潤孤獨的結果是解開哥德巴赫猜想……“情到
深處人孤獨”,只有真正能進入這種境界,人才能明志,才能體會孤獨的神韻,這就是孤
獨的神奇。人也只有在經歷了“孤獨——走出孤獨——孤獨——走出孤獨”的循環往復,
才能體會到生活本身所具有的生機和魅力。

  孤獨是一種生命的體征,刻意追求不來,來了想逃也逃不掉。孤獨與個人的內在力關
係重大,全靠平時的修煉和積累。世上可說無人不孤獨,關鍵是善處與否。對待孤獨不是
“借酒消愁”,也不是“放聲高歌”,更不是“自艾自歎”。而應學會在孤獨中充實自己
,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閑著,不要過分依賴,認准一個奮鬥目標,終生不懈地全力拼搏。
太愛熱鬧的人,過分熱衷於權力和金錢的人,進入不了孤獨,也很難善待孤獨。當然,以
孤獨對孤獨,必須要有毅力和自信心為前提,否則將在自暴自棄中終其一生。

  孤獨是一種冷峻的美,它時而像鉛塊一樣凝重,時而像白鴿一樣輕盈,善待孤獨就是
善待真實的人生。我們應該像擁抱快樂那樣擁抱孤獨,才能真正享受“孤獨的歡愉”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